新闻中心news

国家科技奖湖南创下银河体育app新纪录

2023-01-19 12:10:35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中央、国务院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活动。习等为获奖代表颁奖。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韩正主持大会。

  湖南省有27个项目(团队)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比去年增加10项,创近年来最好成绩。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6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创新团队)2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4个。湖南省主持完成的项目共荣获4项一等奖,实现了较大突破。

  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8个项目和7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8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7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6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3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3项、二等奖148项;授予5名外籍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湖南拿下近年来最好成绩,共27个项目(团队)获奖,比去年多10项。相比以往获奖团队集中在3所985高校不银河体育平台同,今年有获奖分布较广等特点。(扫本版右上二维码,看由湖南主持的部分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名单)

  27项个获奖项目(团队)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6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创新团队)2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4个。湖南省共主持获得4项一等奖,实现了较大突破。中南大学何继善院士领衔的“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勘探技术与装备”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南大学田红旗院士领衔的“轨道交通空气动力与碰撞安全技术创新团队”和湖南大学罗安院士领衔的“电能变换与控制创新团队”双双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创新团队)(全国共3项)。国防科技大学主持获得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获奖项目(团队)中,湖南省单位主持完成的有18项,优势研究领域持续发力。特别是以中南大学为代表的地矿冶金环保领域、以国防科大为代表的信息领域和以湖南大学为代表的电气控制领域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另外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和农林、医卫等领域也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值得一提的是,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增设创新团队类别以来,共评出21项,我省共有4个团队获奖,占比排名全国前列。中南大学拿下10项大奖,是中奖大户。

  潇湘晨报记者从湖南省科技厅了解到,今年湖南的获奖情况有获奖数量多、奖励质量高、项目分布广、支撑作用强等特点。

  往年国家科技奖主要集中在3所985高校,今年获奖分布较广。包括中南大学、国防科大、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网湖南电力公司、中车株洲研究所、湖南科力远公司、省农科院土肥所、省农科院蔬菜所、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株洲火炬工业炉公司、湖南吉泰农牧公司、中航动力精密铸造公司等。

  今年湖南省获奖项目(团队)广泛分布于轨道交通、电子信息、能源电气、资源环保、新材料、人口健康、现代农业等湖南省重点产业领域,70%以上是产学研合作项目或企业主持项目。特别是今年主持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6项(今年国家技术发明奖共67项),掌握了相关领域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具有很强的原创性、首创性,在填补技术、产业空白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1月8日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额度及结构进行了调整,这是该奖设立近20年来的首次调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额度由500万元/人调整为800万元/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全部授予获奖人个人,由个人支配。

  1999年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时,规定500万元奖金“50万元属获奖人个人所得、450万元用作科研经费”,当前我国科研人员获得科研经费的渠道已大幅拓宽。此外,参考国际惯例,将奖金全部授予获奖人个人是国际知名科技奖励的普遍做法。

  在调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标准的同时,对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奖”的奖金标准一并做了适当调整。

  湖南一直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比如今年刚开头,首个政府令就是《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这也是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后全国出台的首部地方立法。

  近年来,湖南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来抓,提出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确立建设科教强省目标,明确了加快构建科技文化创新体系、打造科技创新基地的工作抓手,以科技、产品、文化、管理创新带动全面创新,加快重大平台建设,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实施“芙蓉人才行动计划”,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形成,推动创新创业蓬勃发展。湖南将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统揽,以平台为载体,以人才为支撑,推动全社会、全领域、全方位创新,为湖南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从获奖项目看,这些成果涉及基础科学与产业技术的各个方面,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获奖项目呈现出五大特点。

  “在地球物理学界,既懂方法原理,又懂研制仪器的世界上仅有两人,何继善是其中之一。”国际著名地球物理学权威弗兰克·莫里森曾如是说。

  何继善在浏阳市大围山脚下一个叫桥亭的小山村长大。他没读完高中,当过4年矿工,全靠自学于1956年成功考入长春地质学院。工作之后,何继善继续潜心研究了20余年“双频激电法”。他藏在深山里做实验,躲在田埂上学习。为了做实验,他变卖过自己的衣物,筹钱买电子元件。

  1986年3月,刚晋升为教授的何继善携“双频激电法”在国际上首次亮相,随即引起了世界地球物理界的轰动。“双频激电法”,简要来说就是将两种频率的电流同时输入地下,同时测量两种频率的电流形成的电位、振幅等,以鉴别不同矿产与岩石。何院士就是给地球“做CT”。地质部门采用“双频激电法”,在甘肃找到了金矿,在河北找到了银矿,在新疆发现了铅锌矿……

  “堤坝管涌渗漏探测仪”就是他自费研究出来的成果。1998年,身在巴西学术访问的何继善,在电视上看到国内洪水肆虐,心痛不已。溃堤是汛期的最大灾害,而管涌是导致溃堤的“第一杀手”。

  回国后,他根据电流场和水流场的相似性,创立了高分辨率检测堤坝管涌渗漏入水口的“流场法”,并由此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堤坝管涌渗漏探测仪”。此后,这套仪器在全国准确测定了上百处江堤管涌和20多个水库大坝渗漏点。

  据媒体报道,地底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随着浅部的矿产资源日渐枯竭,谁能看得越深越清,找到宝藏的机会就越大。国家“深地”战略提出,向地球深部进军。在何继善院士的带领下,经过10多年艰苦努力,一种叫“广域电磁法”的理论横空出世,并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深度高精度探测技术与装备,至今已提交页岩气、常规油气、生物气、煤炭等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超过15000亿元。

搜索